泉州市“十四五”保障和改善公共服务专项规划出炉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泉州市“十四五”保障和改善公共服务专项规划》近日编制完成,泉州正式印发,市保重点阐述“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泉州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障和专项总体思路、发展目标、改善公共规划主要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服务提出进一步补齐补强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弱项,出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十四五均等化,泉州增强全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市保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障和专项
其中,改善公共规划在构建终身学习的服务教育体系方面,泉州将推动泉州幼高专三期、出炉丰泽区北峰学园、十四五丰泽区城东学园(泉州二实小)、黎明大学扩建工程一期及产教融合大学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础教育水平显著提升。
备受关注的医疗健康服务,泉州将初步建成符合阶段特点、智慧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千人均执业(助理)医师3.05人,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6.1张,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包括创伤区域医疗中心(上海第六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大附属二院东海院区新建住院楼及二期项目、泉州市洛江区医院等重点工程将大力推进。
未来五年,泉州将推动基层文体设施100%覆盖,智慧文体服务实现率超过90%,公益性文艺演出达70000场,推动台商区八仙过海滨海旅游项目、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泉州对外交流中心等重点工程,基本完成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断完善。
记者了解到,到2025年,泉州市要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3个以上,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平方米,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率达到100%,平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0.9块。
规划提出,泉州要实施科学合理、积极有效的人口政策,“十四五”末期人口总量力争达到928万人,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其中,到2025年,全市所有街道和重点乡镇要建有1所综合功能养老服务中心,每个县(市、区)至少2所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实现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每万人拥有养老服务设施700平方米以上。(记者 徐锡思)
(责任编辑:休闲)
-
闹剧背后是中国足球的损失。《新京报》近日报道,曾与孙继海创办的“嗨球”青训发生纠纷的小球员张卓毅及其家长,至今仍未与嗨球方面达成和解。去年双方签订培养协议后,如今却因解约问题对簿公堂,嗨球索赔高达26 ...[详细]
-
新京报讯记者王景曦)受西北气流控制,今天9月30日)京城上午晴空万里,下午天空云量有所增多,大部地区天气很适宜户外活动和开窗通风。阳光普照,气温上升迅速,预计白天最高气温升至29℃,夜间最低气温在16 ...[详细]
-
卢沟桥畔宛平城内,清晨八点多,已经有不少观众在等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馆,他们中很多是带着孩子的家庭。北京市民王女士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然后又赶上国庆,带孩子过来感受一下。”来自湖南的 ...[详细]
-
连日来,泉州市商务局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打出“组合拳”,千方百计稳外贸、促消费,推动商务领域企业科学、规范、安全、有序复工复产。中欧班列重启 市场链条 ...[详细]
-
帮七旬老伯抬轮椅上车 泉州K307路公交司机被赞 “抬轮椅的样子真帅”
4月18日中午,在K307路的首末站泉州新车站内,满头白发的黄阿伯带着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孙子欲乘坐公交车前往泉州第一医院城东分院。正当黄阿伯因孙子坐轮椅难以抬上车而苦恼时,当班驾驶员钟海起身下车伸出援手 ...[详细]
-
真“虎”口瀑布!动物园回应老虎“口吐泉水”走红:日均客流量增加了两三千人,很多人专门来看老虎
极目新闻新闻记者 满达见习记者 毕若雪近日,河南洛阳一动物园内,一只老虎因咬住水管导致“口吐泉水”的视频爆火网络,被网友戏称为“真虎口瀑布”。10月5日,该园区工作人员陈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视频中的 ...[详细]
-
希望伊朗好运吧!文 | 海上客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当地时间10月2日在伊朗南部霍尔木兹甘省的一场会议上说,“伊朗别无选择,只能将首都从德黑兰迁移到国家的南部地区”。当地时间10月2日,佩泽希齐扬在伊朗南 ...[详细]
-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恰逢国庆、中秋双节同庆正是畅游的好时节国庆假日临近,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以“漫游京郊,多彩乡居”为主题,针对亲子探索、户外活力、康养休闲三大市场,串联乡村景致、农事活动、地道美食、特色 ...[详细]
-
2019年春季省市两级见义勇为助学金颁发仪式举行61名勇士子女 受助20.9万元助学金助学金发放仪式海峡网4月15日讯 东南早报记者 陈祥木 林加华 通讯员 杨晓民 陈珊珊 文/图)4月13日上午,省 ...[详细]
-
5日,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头条刊发题为《这个“大白”,很特别!》的文章,报道了来自台湾高雄的牙科医生柯鸿德主动参与泉州抗疫的事迹。文章一经推出,很快收获了“10万+&r ...[详细]